Products
GG网络技术分享 2025-03-18 16:06 3
手机App偷听这道“口子”绝对不能开
□龙敏飞
在《网络安全法》实施四周年之际,记者对手机App是否存在偷听用户的情况进行了一个实际测试。结论是:手机广告的精准推送,未必就是直接依据靠偷听而来的用户信息;但是,App只要获取了手机麦克风权限,并连接网络持续在前台运行,在理论上完全能够做到偷听用户讲话。(6月2日新华网)
在大数据时代,无论你搜索了什么,都可能形成画像,之后再推荐给你相似的东西;甚至你说了什么,与朋友聊了什么,相关的广告都能精准到位……这般现实让人思考:手机App到底有没有偷听乃至是监听我们的谈话?大数据推送背后,到底有没有手机App偷听贡献的一份力量?
从此次调查来看,大数据的推送背后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是一个综合的测算。具体来说,就是既无法证明大数据算法背后有手机App偷听的影子,也无法否认这样的可能性。但现实的情况是,对不少App来说,只要他们获取了手机麦克风的权限,他们就有可能偷听用户的聊天、讲话,乃至是悄悄录音。这意味着,我们生活离不开的“手机”,有可能是侵害我们隐私的“秘密武器”。
不开麦克风是一个选择,但也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更何况,很多手机App对麦克风权限的访问是猝不及防的,操作也可能是繁琐的。因此,对于开麦克风就可偷听的手机App,我们不能熟视无睹,而必须有所作为。因为,这样的行为对用户来说,可能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困扰,更重要的是,这绝对是过度收集个人信息,是侵犯隐私权的举动。
这背后,“边界感”的问题必须更加明确。今年3月,工信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的《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明确界定了常见App的必要个人信息收集范围,并且重申不得因用户不同意收集非必要个人信息,而拒绝用户使用App基本功能服务。这样的做法,只是保护个人信息的开始。接下来需要看的,还是现实的落实效果。但不管怎样,就算“被授权”,也不能“过度执行”,比如,授权的只是允许使用麦克风,但这并不意味着可随时随地使用这样的权限。这背后的具体边界,以及类似行径的边界,都应该有更加具体的规范与标准,不能让其处于模糊地带。
手机App偷听,这道“口子”绝对不能开。相关部门对手机App收集个人信息的各种权限,应该规定得更加具体,并严格落实到位。唯此,才能最大限度地确保手机用户的信息安全。
来源: 济南日报
广州的冬天实在是有点魔幻,经常入冬失败不说,今年甚至还有台风。
作为六号线上最靓的仔,机哥最近也确实感受到了一点寒意。
平时在键盘上跳舞的双手,开始变得有一些僵硬。
机哥随手打开某知名搞机社区,搜搜暖手宝的评测推荐。
居然搜到了一个名叫暖手宝App。
不仅如此,还发现了还有很多奇奇怪怪的App。
今天机哥就给大家亲自试试,看看是到底是真有用还是没X用。
暖手宝
这款App听起来就不怎么靠谱,但评分居然还高达8.8分。
本着能软件解决的问题,就绝不搞硬件的原则。
机哥点进去看了看,看评价真的有点东西啊。
这满分评价,还有不安装的道理吗?
机哥安装完打开,嚯,这界面够简洁的。
界面上就只有几个选项。
可以选择单烤CPU或者GPU,火力不够的话还可以勾上混合双烤。
火力档位也有低中高三档可以调节。
根据软件里说明,CPU属于文火慢炖,GPU则是猛火爆炒。
机哥迫不及待打开了双重火力,高档加热。
效果倒是挺明显的,不过不是热,而是卡。
卡得机哥给机友们截图都有几秒的延迟。
大概等了5分钟吧,手机背面的重点部位才有些温热。
可能是机哥手里的骁龙888的功力不够吧。
看了评论才发现,原来是用法还不够狂野。
除了猎奇玩梗的评价,机哥还发现了这款App真正的需求。
原来真有人用得上,而且还不是暖手,是保护手机不会过冷。
就是这么搞,手机可能没问题,但电池会先凉了吧。
扔手机
除了给手机做跌落测试之外,应该没什么人会主动扔手机吧。
这款App就要我们这么干,S.M.T.H.直译过来就是,送我去天堂。
简单来说,这是一款游戏,比谁能把手机扔得更高。
界面朴实无华,警告信息严谨冗长。
机哥奋力一抛,获得了0.06米的佳绩,排名第487900位。
哎呀,意思一下就好,何必以机试险呢?
先不说第一名的44.19米是怎么做到的。
为什么这排行榜前十那么多国人啊?
有7个是显示CN的,还有一个名字直接就是拼音。
作为技术宅的机哥,不用想就知道,用加速度传感器就能计算抛起的高度。
理论上手机不离手,光靠力度来模拟也是可以的。
可能会有机友觉得,这玩意到底有什么意义啊?
别说,还真有。
比如这款ThrowMeApp,就可以自动识别手机腾空,然后拍下照片。
在开发者的设想下,这款App可以把手机抛到空中,拍下俯视角的照片。
他们认为可以拍出这样的照片。
但实际上,你多半只能拍出这种。
冒着手机摔碎的风险,还要承受路人投来的怪异目光。
反正机哥不会去干这种事。
大叫启动
这款大叫启动App,就是在大叫的时候能启动些什么。
当然具体启动些什么,都是可以自己设置的。
可以设置启动手电筒、震动、拨打电话,或者直接打开任意App。
界面也是相当简洁,就只有开启和设置。
开启之后,App会调用麦克风,当检测到大于设定值的声音,就会触发启动。
评论区已经有人给出了一些应用场景。
比如,遇到危险了,可以大叫直接打电话报警。
又或者在不方便操作手机的时候,快速打开手电筒。
还加上了延时关闭的功能,连关手电筒也不用操作了。
当然,这些用法都太初级了。
不搞点真正骚的操作,机哥都不好意思给大家介绍这些App。
我们把它理解成一种隔空操作,也就是手机不在手上的时候。
那不在口袋里,就是在什么地方放着,还有一种可能——在空中。
手机在空中的情况下,我们会怎样?大叫!
这不就成了吗?启动设置成前面那个S.M.T.H.岂不美哉?
搞机路上,难免有意外,说不好哪天就手滑把手机给自由落体了。
这是无法避免的,那就不要浪费这样珍贵的机会。
让手机临终前,留下它体验真·飞行模式的记录吧。
当然,回到正题,这App还是有一些使用上的问题。
如果常驻后台的话,可能会占用麦克风,影响到正常的语音聊天。
另外就是它只能识别环境音的大小,误触发的概率很高。
实际上用起来还是比较鸡肋。
金属探测器
机友们应该都知道那种手持的金属探测器吧。
就是下面这种,在地面上扫描就能知道下面有没有金属。
曾几何时,机哥也想拥有这样的设备,然后去荒郊野岭寻宝。
机哥看到这款App,内心突然又有些澎湃。
这个金属探测器,从原理上来说,是今天这几个App里最靠谱的。
它利用了手机里的磁场传感器,地图App辨别南北就是靠它。
在这个App里,它只测磁场强度,不管东西南北。
按照介绍,铁或者镍这些导磁的金属都可以检测到。
机哥实测,把铁的钥匙贴在手机背面,是有反应的。
试了一圈,发现反应最大的不是纯金属,而是耳机,毕竟里面有磁铁。
总的来说,这个金属探测器App,也不是一点用都没有。
只不过要贴得很近,不知道什么场景下能真的用到它。
可能也只有在被子里找蓝牙耳机了吧,但为啥不直接掀被子呢?
测谎仪
机哥作为一名直男,最怕就是猜人心了。
假话真说,真话假说,真真假假猜来猜去,哪有搞机爽快。
什么?有App能靠声音来测谎?
讲道理,现在手机AI算力也不差,分析出对话里的不自然好像完全有可能啊。
不过,打开这款App,简陋的界面告诉我它不太靠谱。
果然,测了几遍,随便说什么结果都是真话。
甚至没说话放点噪音,结果也是真话。
好不容易测出了假话的结果,声音其实是机哥旁边小伙伴的聊天声。
有人在App评论里说,它是靠声音的大小来区分真假的。
机哥深入了解了一下,真正的测谎技术其实非常复杂,不是测一两句话就能得出结论的。
这款测谎仪App显然只是一个自欺欺人的恶作剧工具。
不过机哥还是很好奇,假如说有一天手机App真的能实现测谎了。
那机哥对着手机说一句“我说的这句话是假话”,会有什么结果?
有没有知道的机友,可以在下面留言告诉机哥。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