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s
GG网络技术分享 2025-03-18 16:11 29
现在的红塔山,黄红梅抽着一股干草味,老红塔山和黄红梅打开包装一股烟草发酵的酒香味,阿诗玛是很久没看见了,估计这里烟草局不销售了,现在的味道不知道了,以前的阿诗玛清香味很赞,95年开始上班,发饷的前十天红塔山,中间阿诗玛,最后十天黄红梅。自从红塔集团全线产品改了风格后,基本就没再抽过了。现在长抽软包珍品云烟,零售23的这种。
#####首先请小编搞清楚:只听说过“红塔集团”,没听说过“红塔山集团”。其次,如果你说的是“红塔集团”没落,那么,我不知道你这是从哪里得到的消息。众所周知,红塔集团最大的子公司是玉溪卷烟厂,玉溪卷烟厂,全国年销量最大的卷烟厂,每年上交国税上百亿,玉溪牌,红塔山牌香烟畅销全国,云南第二大卷烟厂“红云红河集团”都混的风生水起,玉溪卷烟厂能托后腿?!不太可能!再说了,红塔集团旗下还有很多跟烟草没关系的子公司,同样混的风生水起,比如“红塔证券”,比如“红塔建筑”,“红塔建材”,“红塔纸业”,“红塔彩印”…这么大的企业,年销售额上千亿,养活上万员工,撑起大半个玉溪的企业,怎么就被你说成没落了呢?!
#####1、外行领导内行;
2、外行内行互相看不起,互相拆台,都等着看对方笑话;
3、外行内行对外高度一致地傲慢;
4、红塔差一把秤和一面镜子;
#####红塔集团从一个地方小烟厂发展成为当时号称“亚洲第一”的烟草巨头,整整辉煌了10年,单个品牌红塔山颠峰时接近100万箱(烟草1万箱,就是2500万包烟)。但是从95年开始,就开始持续衰退,一度中国最著名的卷烟品牌,到了无人愿意消费的地步,消费者对红塔山的观念转变之大比帐面上的销量数字下降远远可怕很多。
红塔山的没落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政策上的,也有管理上的,人员上的问题:
1,很多朋友提起95年红塔山开始滞销的原因,第一句话就是“假烟多”,包装不改进,没有任何防伪设施,假冒烟全国开花。这的确当时的一个现实,实际上这个问题解决起来相当棘手,与当时的体制,各地专卖局的职能还没有上轨,以及打击假烟单靠一个烟厂确实力量不够;
2,褚的下台,导致红塔人心不定,导致红塔错失了当时的市场机遇期;加上红塔集团当时的误入歧途,开始产业的多元化,分消了精力,在一个机遇期放弃了优势产业的争夺。这点杭烟就很明智,当时的厂长表明杭烟就是做烟,其他行为如果有也是为了分流员工等等,不是重点。确实如此,一个比房地产更暴利的行业在你面前,其他还有什么投资机会能称得上机会?!
3,95年后开始的,烟草专卖,取消卷烟流动市场,使得卷烟的传统流通渠道发生了重要转变,烟草的渠道管理需要从粗放式模式转变为精细化管理,而红塔山在该发力的时候没有发力,销售人员队伍也不足,没有准备好深入地市级市场的渠道沟通。我们可以对比一个数据,杭烟同期营销部门人数却是从不足50人,发展到接近1000人的规模。
4,没有重视当时东部沿海市场对更高档烟的需求,没有将重点转移到15元左右价位的市场上争夺,失去的良机,实际上浙江的利群、大红鹰、江苏的南京、河南的帝豪、湖北的红金龙等等都是这时上来的;
5,传统的傲慢,使得客户关系不佳。某地市烟草公司局长当时告诉我“以前长驻昆明,就是去拿烟,红塔烟厂的领导你是看不到的,不要说吃饭。当时厂的一个小业务员出来,下面的等着拿货的人争相帮他拎包”。他说情况确实有普遍性。现在,供销双方的地位变了,红塔烟厂有求于地市公司销售红塔山,他们打心地也就是敷衍敷衍。
6,之后,在高档烟的争夺中,本省烟的竞争优势明显,这与烟草的体制有关,省局肯定要求销好省产烟,在技术层面上,省烟草与经销商属于同一公司,信息、人员互享的互利合作开展比比皆是,因此逐年竞争的结果是,云南烟的比例越来越低,直到最终卖不动为止。
关于红塔山的没落,我们可以看一些数据:
1,在销量与市场份额上,90年代初,除了中华,红塔山几乎囊括了全国高档烟市场,没有与它可以竞争的品牌。06年,红塔山在主流12元以上高档烟的市场,10%份额都不到了。总的来说,95年至06年中国的高档烟市场以20?30%比例在高速成长,而同期红塔山在高档烟市场上却以惊人的速度在衰退。
2,政策支持、政府信心上,红塔山一直是国家烟草局全力支持的烟草企业,多次文件中硬性规定要将红塔山的销量做为重要任务来抓,但是即使是这样,它的上柜率、动销率还是不高,特别是在东部沿海的发达地区;
3,品牌资产的损失,目前的红塔山的主要价位在7--11元左右,基本是公薪阶层抽的烟,和上海的双喜差不多,与中华40元的单价就远远拉开了,从高档品牌下降为中档品牌。
红塔山确实没落了,回天乏术,我们来看看当时红塔山是怎么起来的:
1,红塔山当时的领导人褚时健功不可没,褚是红塔的旗帜,后来褚出了事,旗帜一倒产生的影响面就很大,也是红塔走向下坡路的重要原因;
2,红塔山的起步很早,它率先进行设备更新,红塔山是最早引入卷烟流水线作业的中国烟草企业之一,品质的稳定和提高,赢得了市场;
3,占尽地利优势,卷烟的战略资源是烟叶的生产,做为云南省的税收支柱,红塔山垄断了当时全国最好的烟叶,云南的高原烟叶,原料的稳定优先供应保障了品质,而事实上,对于其他大部分烟厂来说,在当时的年代,一级云南烟叶的供应保证是不可能实现的。
4,云南省、国家局的全力支持,可以说在中国烟草企业中得到的政策支持,红塔这样的企业是绝无仅有,每一任领导上台,都把提升红塔的业绩做为重要任务,如同足协的掌门人要将中国足球带入世界杯一样。
5,当时,开放的全国 市场竞争,为红塔山的崛起提供了外部环境的条件,品牌象滚雪球一样增长,开放的市场也有利于国家对红塔的扶持政策的实施与见效,这就区别于后来的上令下不达的情况。
红塔山的没落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政策上的,也有管理上的,人员上的问题:
1,很多朋友提起95年红塔山开始滞销的原因,第一句话就是“假烟多”,包装不改进,没有任何防伪设施,假冒烟全国开花。这的确当时的一个现实,实际上这个问题解决起来相当棘手,与当时的体制,各地专卖局的职能还没有上轨,以及打击假烟单靠一个烟厂确实力量不够;
2,褚的下台,导致红塔人心不定,导致红塔错失了当时的市场机遇期;加上红塔集团当时的误入歧途,开始产业的多元化,分消了精力,在一个机遇期放弃了优势产业的争夺。这点杭烟就很明智,当时的厂长表明杭烟就是做烟,其他行为如果有也是为了分流员工等等,不是重点。确实如此,一个比房地产更暴利的行业在你面前,其他还有什么投资机会能称得上机会?!
3,95年后开始的,烟草专卖,取消卷烟流动市场,使得卷烟的传统流通渠道发生了重要转变,烟草的渠道管理需要从粗放式模式转变为精细化管理,而红塔山在该发力的时候没有发力,销售人员队伍也不足,没有准备好深入地市级市场的渠道沟通。我们可以对比一个数据,杭烟同期营销部门人数却是从不足50人,发展到接近1000人的规模。
4,没有重视当时东部沿海市场对更高档烟的需求,没有将重点转移到15元左右价位的市场上争夺,失去的良机,实际上浙江的利群、大红鹰、江苏的南京、河南的帝豪、湖北的红金龙等等都是这时上来的;
5,传统的傲慢,使得客户关系不佳。某地市烟草公司局长当时告诉我“以前长驻昆明,就是去拿烟,红塔烟厂的领导你是看不到的,不要说吃饭。当时厂的一个小业务员出来,下面的等着拿货的人争相帮他拎包”。他说情况确实有普遍性。现在,供销双方的地位变了,红塔烟厂有求于地市公司销售红塔山,他们打心地也就是敷衍敷衍。
6,之后,在高档烟的争夺中,本省烟的竞争优势明显,这与烟草的体制有关,省局肯定要求销好省产烟,在技术层面上,省烟草与经销商属于同一公司,信息、人员互享的互利合作开展比比皆是,因此逐年竞争的结果是,云南烟的比例越来越低,直到最终卖不动为止。
品牌介绍:
红塔集团创业于1956年,从一个小规模的烟叶复烤厂到名列中国第一,世界前列的现代化跨国烟草企业集团,红塔集团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民族工业不断求新图变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演进史。
在“山高人为峰”的企业精神指引下,近年来红塔集团坚持“以主业为主,提质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工作思路,以消费者为导向,以科技创新带动产品品质不断提高,其主要品牌红塔山连续七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第一名,红塔山、玉溪、恭贺新禧、阿诗玛、红梅在中国烟草行业36个名优品牌中占有五席,并与国宾、美登、人民大会堂等一起入选国家烟草专卖局全国卷烟百牌号行列,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有的出口国际市场,为海外消费者提供了环保、自然、健康、醇和的高品质烟草产品。
除致力于做精、做强、做大烟草主业之外,红塔集团还成功涉足能源交通、金融保险、医药以及轻化工行业,独资、控股、参股69家企业,累计对外投资达147.9亿元人民币。 科技创造价值,价值回报社会,这是红塔集团始终坚持的企业发展之路。今天,红塔集团面对着无数可能的竞争选择和瞬息万变的市场风云,我们坚信,唯有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唯有时刻胸怀社会,积极进取,才能在全新的信息时代获得更大的发展。
#####烟草行业是个很有趣的行业,九几年时湖北有个活力28洗衣服卖的特别火,湖南的芙蓉烟卖的特别火,后来湖北不让湖南烟在湖北卖,湖南回应不让湖北洗衣服在湖南卖,结果就促成了一批类似走私的贩子,骑着摩托车在湖北卖湖南烟,在湖南卖湖北的洗衣粉
#####这个问题嘛,有点意思。红塔山的没落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政策上的,也有管理上的,人员上的问题。
其一,很多人提起95年红塔山开始滞销的原因,第一句话就是“假烟多”,实际上这个问题解决起来相当棘手,与当时的体制,各地专卖局的职能还没有上轨,以及打击假烟单靠一个烟厂确实力量不够;
其二,褚的下台,导致红塔人心不定,导致红塔错失了当时的市场机遇期;加上红塔集团当时的误入歧途,开始产业的多元化,分消了精力,在一个机遇期放弃了优势产业的争夺。
其三,在高档烟的争夺中,本省烟的竞争优势明显,这与烟草的体制有关,省局肯定要求销好省产烟,在技术层面上,省烟草与经销商属于同一公司,信息、人员互享的互利合作开展比比皆是,因此逐年竞争的结果是,云南烟的比例越来越低,直到最终卖不动为止。
看到很多红塔山没落的理由,我能说一句,红塔山是死在假货泛滥上吗?当年市场上的红塔山,连三分之一的真货都没有,假烟霸占了全国各地的市场,红塔山没落,企业内部的原因固然重要,但大量的假烟充斥市场却活活毁掉了一个品牌,在中国,被假货毁掉的品牌有多少?当年的五粮液市场上一半是假的,舒肤佳一半是假的,大家还记得有哪些品牌被祸害过?假货造就了很多地方的崛起,完成了资本积累,但也毁掉了许多品牌,孰是孰非,很难说得清……
#####我不抽了!
#####一代集团不行了
#####正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管理很重要,当年的褚时健把红塔集团搞得红红火火,就是因为抓质量,还能抓到点上!现在没落了,好好想想吧。打好的江山后来人守不好就是人的问题!
Dema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