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教程

建站教程

Products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站教程 >

如何防止被大数据杀熟,被人工智能套路?(如何防止大数据追踪)

GG网络技术分享 2025-03-18 16:11 1


谢谢邀请。

为了不造成太多的分歧,我首先来阐述一下我对杀熟这个词的理解。所谓的杀熟就是在做生意时,利用熟人对自己的信任,采取不正当手段赚取熟人钱财。而大数据杀熟这个词是在18年的时候才成为的一个流行语,表示的是同样的商品或服务,老客户看到的价格反而比新客户要贵的现象。也就是说大数据杀熟是用户在使用互联网的时候被记录下的一些偏好的行为来采取不同的报价措施。

说句实在话,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就预示着大数据的杀熟是比较难防止的,这毕竟是一把双刃剑。为什么这么说呢?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以及各种智能设备的推出,采集用户数据有时候确实也是一件难免的事情。就像是智能手环一样,会有睡眠检测等,如果你想知道你的睡眠质量怎么样或者是想得到一些提高睡眠质量上的建议的话,你就不得不去让智能手环去采集你的数据。数据的采集在一开始似乎就是为了更好的有针对性的服务个人而做的,在未来也会推出更多的智能设备以及各种线上的服务,所以,为了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很多时候你也不得不去接触这些会采集你信息的服务。

当然的,大数据更多时候会应用在商业上,商家们为了可以尽最大限度的谋取利益,也会对采集的用户数据进行分析,然后形成用户画像(用户的年龄、性别、地域、消费水平和习惯等),最后进行杀熟。其实杀熟的话很多时候杀的是那些对价格或者是对其他方面的数据不敏感的人。例如一个经常住五星级酒店的人,经过数据分析了解了你的消费水平,如果你每次都会去喝50一块的一瓶酒,下次收55块的话,借由你财力和经常高消费水平的记录,你可能并不会多在意这比别人贵出来的5块钱。

如果你想要有效的防止杀熟的话,一来是你要对对数据比较敏感,。二来是你在使用各种服务的时候需要谨慎一点,比如能用浏览器就不用App(因为App有更强的数据权限)、买东西前多用几个购物网站来比价、浏览器用隐身模式、关闭Cookie追踪等手段。但说句实在话,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种东西很多时候也是很难防的。

接下来我们再来说说人工智能。现在的人工智能的产品用的技术几乎都是机器学习领域的。而人工智能的成型需要喂大量的数据进行训练。所以,AI很多时候是需要建立在大数据之上的,例如很多网站的一些推荐系统,就是在采集用户的行为习惯后进行分析最后有针对性的进行个性化推荐的。这里的话,AI非常的聪明(经过各种算法和数据整合训练出来),你几乎很难去防止。例如你是一位怀孕了的母亲,你在某个网站上浏览了很多育儿类的商品,即时你没有放进购物车,AI也会捕获到你的需求,甚至乎为了商业利益有可能会特地的给你一张育儿类商品的优惠券,诱惑你去他那里买东西。再或者说经过协同过滤的算法,找到了和你消费习惯关联性很强的一批人,他们买了某个物品之后都买了什么物品,以此来推荐给你,让你看了可能会心痒痒,即时你可能不是特别需要。当然,如果你时刻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或者很多时候比较理智的话,其实也可以避免挺多套路的。

说到最后,还是扯点题外话,那就是如果大数据或者是AI给你带来了一些方便或者说某些智能化的东西让你更容易的找到了你想要的东西的话,那么偶尔被套路似乎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

我们得要先分析下,大数据是怎么给我们每个人画像的。

首先,身份证信息,这个没法造假,那么你的姓名,性别,年龄,户口所在地,都会被收录。

第二,手机信息,当你允许定位的时候,你平时喜欢去哪里,哪个地方带的时间比较久,固定时间回去哪里,那么,你的上班地址,家庭住址,去什么地方消费,消费层次,都会被收录。

第三,当你允许匹配通讯录时,如果她们也被收集的身份证信息和位置信息的话。那你的同事有哪些人,有什么样的朋友,朋友的消费层次如何,你的社交信息会进一步确定。

第四,当你在手机上查东西时,就会暴露,你对什么感兴趣,需要什么。兴趣爱好会暴露。尤其在网上购买东西,收货地址会比第二条定位的更加准确。消费层次、偏好哪些品牌,也都暴露的一干二净。

第五,根据你购买的东西种类,也可以判断,家里是否有儿童,是否有另一半,家庭成员构成也会暴露一部分。

第六,允许读取和写入相册,你的模样,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平时出入的场地,进一步被暴露。

如果你知道某人以上6点信息,我相信你也可以杀熟。

所以想要避免被杀熟,就要从以上几点出发。

1、避免隐私协议不严密的APP读取手机身份证信息。

2、如无必要,不要随意允许定位权限。

3、通讯的存在,除了备份,也不要随意同意匹配。

4、尽量少在登陆了自己信息的游览器查东西,如果你去网吧查,那就几乎没事,哈哈

5、现在的情况几乎没法避免,除非,你一直在实体店买东西

6、不要随意允许没必要的APP读取你的照片,越少暴露约好。

综上所示,尽量保证自己个人信息的安全性,安装APP如非必要,不要随意同意授权。对于有霸王条款的APP要坚决杜绝,不授权不给使用的话,那我就换一家用。

#####

首先要说的是:理论上你是防不了的,并且随着技术进步,普通老百姓真没必要防。

其次关于大数据征集的关键参数和相关算法:

(逐项深入)

1、身份、特征、常用硬件

2、地域、搜索引擎使用的关键词

3、app的频次和兴趣

4、消费、信用

5、收入、税收

6、社交图谱、照片、共享关系

7、密钥、加密特征

前三项是无法规避的

从第四点开始你都可以通过良好的使用电脑和手机设置来一定程度上的规避

如果你不喜欢大数据杀熟这种方式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借朋友的号买你想买的东西,自己平日里使用的号取消一切点赞、加购、收藏、分享等行为。

所以其实还是没啥必要,普通人就按自己开心的方式生活就好,能赚多少钱就做多少钱的消费计划就好

#####

多了解它们,多认识它们,等它们套路你的时候,你就可以反过来为你自己所用。

#####

一句话,所有非必要的个人信息都用近似的代替

标签:

提交需求或反馈

Demand feedback